智慧安农 学校官网
首页 > 师生风采 > 正文

首页

【追梦安农人⑭】贾兵:“老贾”扶贫记

发布时间:2021年09月29日 16:08 来源:


老贾不老,40出头的年纪,因为长期下乡脸庞被晒得黝黑,个头不高,却一股子精气神,讲话中气十足,“到乡下搞扶贫,不能有教授的架子,得跟老百姓打成一块,喊老贾更亲切。”

喜欢“瞎捉摸”的老贾

“这老师瞎搞,种了一辈子地也没见这样干的,简直就是乱指挥!”2017年,庐江县泥河镇村民得知村里要在光伏发电板下种果树,一片质疑声。

贾兵理解村民的埋怨,这种事情他见得多了。“一般的农作物都喜欢阳光,光伏板下阴凉没有阳光,超出了老百姓的种植经验,村民肯定不理解。”

只是,这种看似“天方夜谭”式的想法,贾兵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有一次,他到当地去搞技术推广,看到田里建了很多光伏板,因为板下光照不足,没法种庄稼,看了感觉很可惜。

能不能把这些田地利用起来?贾兵动起了脑筋。“桃子梨子喜光,没有光照无法生长。但猕猴桃生在大山里,耐阴凉,应该行。”


好说歹说,终于有几个农户半信半疑开始试种。到了第一年剪枝的时候,老百姓又不干了,“树长得好好的,把枝剪掉不就死了么。”贾兵又一番苦口婆心,他信誓旦旦,老百姓却心里直打鼓。没想到第二年一看,树枝长得又粗又壮,“根系壮大了,树干笔直往上长,肯定有个好收成。”

在贾兵手把手指导下,160亩光伏板下猕猴桃长势良好。今年九月份,村民们开始采摘猕猴桃。一亩地产量达到1500斤,纯收益5000元以上。贾兵说,看似农业生产条件不好,但换个角度却能趋利避害,“现成的光伏发电板省去了架材成本,避免雨水风雪影响,病虫害也少。”

这项技术带动了周围十几位农户脱贫致富,也填补了国内猕猴桃种植农光互补项目的空白,有效解决了土地利用问题。

贾兵不喜欢“纸上谈兵”,他认为做科研、搞技术推广,一定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,“你只有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,他们才会信服你,讲理论谈大道理他们是不听的。”


猕猴桃树喜阴喜湿,以前,皖北地区因为灌溉条件有限,土壤成碱性,不适合栽种猕猴桃。贾兵建议发展猕猴桃产业,当地老百姓都觉得这个大学教授是在“痴人说梦”。贾兵自有他的道理,现在通过灌溉条件的改善,广泛实现了滴灌,再通过有机肥改良碱性土壤,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。解决了这些“短板”,皖北地区昼夜温差大、光照充足,就变成了最大的优势。皖北猕猴桃产业也实现了“从无到有”。

搞扶贫要有真本事

长期在农村指导,贾兵深知农民的不易,从事农业创业的不易,“农业生产不能错任何一个环节,品种不能选错,栽培管理也要跟得上,盼着风调雨顺,还要盯着市场,特别是果树,头三年没产量,更要尽量规避风险。

2018年,合肥市新桥都市农业观光园想打造现代都市农业,公司负责人找了一些地方很有经验的“老把式”搞管理,各种各样的果树倒是种了不少,但到头来果实口感不好,产量也不高。

一次偶然的机会,园区负责人认识了贾兵,邀请贾兵来“把把脉”,贾兵在园区转了一圈,就找出了问题:果树种类太多太杂,品种不合适,枝上挂果太多,养分跟不上……园区负责人一开始还半信半疑,几个技术员也瞧不起他。后来找了一块地作对比试验,按照贾兵指导进行修剪的果树一片浓绿,旁边的则一片枯黄。这下负责人和技术员都服了,“你讲得太到位了,如果能早认识你,我减少很多损失。


贾兵认为,传播科技,关键是要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,高深的理论要变成通俗的语言。这么多年来,贾兵一直在打磨自己的“金刚钻”。

刚毕业的时候,贾兵到农村去讲课,有时候老百姓提出来问题,也回答不上来。贾兵下定决心要把实践这块“硬骨头”给啃下来,从此,贾兵就在基层扎下了根,平均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全省各地的果园。现在之所以能够“通吃”果树,都是多年来在基层“摸爬滚打”的结果。

贾兵记得,七八年前有一次到一个果树企业去,老总直言不讳地说,“贾老师我说了你别不高兴,什么教授不教授,你们学校有几个能讲过我的?我是遇到了点问题,你们农大就能解决?”贾兵哭笑不得,到果园里看了看,把问题从头到尾给讲了一遍,把技术环节要领指导了一番,负责人听了,赶忙给贾兵道歉,“主要是讲到点子上了,不然这些老把式肯定看不上你”。

“穿着农民的鞋走路”

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以来,贾兵一直抱有一个信念:“要想做好技术推广服务工作,就要感受农民的艰辛,穿着农民的鞋子走路。”

贾兵平均每年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在基层跑,遇到果树生长管理的关键期,几乎从早到晚奔波在讲台与农田之间,有时候要忙到凌晨三四点,第二天再接着干。只能在奔波的路途中养足精气神,“我一到地里,精神头就来了。”

今年八月份,贾兵在农村跑了半个多月,从六安市金安区到金寨县,从庐江县到肥西县,贾兵马不停蹄,“洪水给经济作物生产带来了自然灾害,再遇后期高温,如果不进行技术干预,部分果农将遭受更大损失。”


猕猴桃是金寨县的特色水果产业,贾兵发现,由于前期部分猕猴桃园受雨水浸泡,很多果农忙着在猕猴桃树地里除草,又遇近期高温,由于部分果农有怕水心理,不敢灌水,土温上升过快,猕猴桃死树现象严重。灾后恢复生产,老百姓都很积极,但绝对不能盲目,否则会带来更大的损失。

贾兵给果农们开出了“药方”,猕猴桃园立即停止除草,已除草的园子要随草覆盖树盘,高温天气,夜间要进行猕猴桃地下滴灌,白天打开微喷进行田间降温,合理减少负载等。在他的指导下,当地很多果农把住了灾后恢复生产的关键期,及时采取了相应栽培管理措施,挽救了不少猕猴桃树。


每到果树生长的关键期,各地农田里总会出现贾兵的身影,挽起裤脚,在田间指导农民生产,帮助解决农民的难题。一旦发生什么情况,贾兵也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。

多年跟农民打交道,正是把百姓的烦心事当做自己的事,贾兵交了很多农民朋友。贾兵说,我是一名教师,更是一名党员,参与脱贫攻坚,帮助果农脱贫致富,这是我们党员应尽的义务、应担的责任。(文字:辛文义 曹雷 王宏宇 锲雨婷  图片视频:辛文义 曹雷)